whexy1999
2021: 寻找答案

2021: 寻找答案

Created
May 26, 2023 04:21 PM
Last edited time
Jul 4, 2023 05:33 PM
Tags
在备考 GRE 的期间,我认识了 axiomatic 这个词。公理的、无疑的、不证自明的。它蕴含着巨大的通畅,一种泥沙俱下的快感。2021 年结束,我终于认识了 axiomatic 的反义词,生活。
我时常把自己看做巨大公理的一部分。我的存在是不证自明的,我的运动为巨大公理添砖加瓦。
生活与公理不一样。生活是阻滞的,经常需要你去推推它。否则,它要么停滞不前,要么就趁你不注意,呲溜一声滚落到山谷。这样看来,生活被我描述得更像是西西弗斯的巨石。西西弗斯是希腊神话中被惩罚的人,他必须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,而每次到达山顶后巨石又滚回山下,如此永无止境地重复下去。他遭受的是单调的、永恒的苦难。
但哲学家们没有放弃拯救西西弗斯,他们试着为西西弗斯找寻意义。其中最动人的解读是:西西弗斯在用浪漫主义对抗乏味平庸的生活。西西弗斯本可以 “纠正自己的思想错误”,终止受难。但他执拗地推着巨石,用永恒的受难证明自己永恒的意义。所以吴刚的桂树,西西弗斯的巨石,你的焦虑、深夜的忧愁、纠缠不清的抉择 —— 我们固然有 “解决” 它的途径:接受 “改造”、承认 “错误”、抛在脑后、躺平摆烂。但是追求意义的你我更喜欢这样的态度:
Life fucks me, I fuck life right back.
所有不放弃积极生活的人们,这就是你我的意义,这是你我的浪漫主义。

各位新年好呀。希望你没有被 “前言” 部分吓到。最近我回味了经典左派浪漫主义电影《黑客帝国》三部曲。电影中,救世主 Neo 勇敢吞下红色药丸,终于看见了真实的世界。
这一年我经历了长期的焦虑,质疑抉择、逃避改变。但现实世界和我之间一直仅有一颗 “红色药丸” 的距离,一切只看我的选择。是的,重要的不是观点,也不是态度,重要的是选择以何种方式面对生活。
2021 年我升入大学四年级。临近毕业的学生们都在迷茫,迷茫同样也充斥着我。一年过去,不敢说现在的我信念坚定。只能说,在云雾迷蒙的未来里瞥见了道路,想要放手一搏。如果用一个词组来概括我 2021 年的生活重心,那就是「寻找答案」。

新的生活

2021 年对于我来说是非凡的一年 —— 走出舒适圈,迎接新的挑战。这一年,我收获颇丰:
  • 🥰 与三年好友点明好感,确定了情侣关系。
  • 💺 在南科大和国大结识一群有才的师兄师姐。
  • 🔬 参与科研,作为合著者第一次投稿顶会。
  • 🧑‍💻 探寻大厂氛围,作为实习生入职腾讯公司。
  • 🇸🇬 体验出国留学,在新加坡参加学期交流。
体验了科研、实习、恋爱、交流,可以说是大学四年不留遗憾了。在这一年中,我相继体验了 4 种不同的状态。如果放在前几年,在 “教学楼 - 食堂 - 宿舍” 三点一线的我肯定难以想象今天的生活。
时间
生活状态
3~5 月
在实验室热火朝天的讨论,凌晨三四点钟回到宿舍。
6~7 月
在南油租了一套房上下班。早上起床蒸早点,晚上逛超市买牛奶和鸡蛋。
8~11 月
在新加坡租了女皇镇的宿舍。经常去国大 UTown 读论文。周末和朋友们逛景点。
12 月
在深圳会展中心维也纳酒店隔离了 21 天。只有电视电脑,每天自娱自乐。

实验室

年初捞到在工学院实验室的工位之后,我就经常赖着不走了。
notion image
工位左边是励志广播自己 BGP 的顺昌,我们一起用闲置的树莓派搭了一个软路由(旁臂路由),用来给实验室提供免配置科学上网;工位右边是向往 “苹果自由” 的浩南,我们一起在大电视上看完了 WWDC;工位背后是三块大白板,我们在上面写写画画,比如 “润去北欧”“距离脱单还有 X 天”;工位前是会议桌,平时摆满了零食。晚上饿了大家就狂吃实验室的零食,通常补给刚到一天就能被吃掉一半。
五月初我们在赶 CCS 的 deadline。大家都是第一次写论文,手忙脚乱,火急火燎。实验室里的 RAP 在劳动节假期陪着我们开了好几次会,每次都是 3 小时起步,逐字逐句修改。我觉得我们必须隆重感谢他。
👏 感谢宁老师! 👏
在实验室不由自主地就待到很晚,有时候三四点才回到宿舍。可能这就是科研的魅力 —— 探索、钻研、创造自己感兴趣的事物。
南科大给本科生进实验室的机会,让本科生充分接触一线科研。虽然(像我这样的)本科生什么都不懂,而且带本科生很花时间,但课题组里的 seniors 还是不遗余力地引导我们不断进步。之后我放弃了保研,准备直接申请海外学校的 PhD。这背后的勇气来自于南科大和 COMPASS 实验室。它们让我感受到了科研的乐趣,让我看到了以此为目标的可能。

市井

大约在 4 月份左右,我外出寻找实习期间的租房,与公寓 APP 和房产中介斗智斗勇。最终选择了两室一厅的整租。
notion image
端午后我入职腾讯。6 月和 7 月的生活节奏大致是这样:
  • 早上做早饭。我先坐两站地铁去腾讯上班。
  • 晚上下班后,我坐地铁到字节。顺手买一盒牛奶,再买点面包点心;路上有家意大利冰淇淋店。最后慢慢走回家,也许在路上会抱上一个大西瓜。
  • 周末去户外觅食。
这段平凡、美好、快乐的时光非常短暂。某一天周末我说,“以后一定能回想起今天:阳光正好,牵着手走在路上,无忧无虑。没有考试,没有课题,只有饿着肚子的人要去阿飞冰室吃午饭”。
…… 直到我发现 GRE 单词背不完,科研任务积压,而且迟迟没有开始选校。8 月我从腾讯离职,回学校图书馆专心刷题。去新加坡前的最后一天,朋友送我去机场。过安检闸机的一刻,我莫名想到《哈利波特》第六部里的剧情:在邓布利多的葬礼上,哈利与金妮告别,准备踏上寻找魂器的路途。
“金妮,你听我说……” 他用很轻的声音说,这时周围的说话声越来越响,人们纷纷站了起来,“我不能再跟你保持这种关系了。我们不能再见面,不能再在一起了。” 她脸上带着古怪的、扭曲的笑容,说道:“是为了某个愚蠢而崇高的理由,是吗?”“这几个星期和你在一起…… 就像是…… 就像是从别人那里偷来的日子,” 哈利说,“但我不能…… 我们不能…… 有些事情必须我一个人去做。” 金妮没有哭,只是望着他。

异国他乡

8 月 13 日晚,飞抵上海虹桥。在麦当劳见了亚马逊打工的同舟最后一面。第二天一早飞到了樟宜机场。有几个同校的同学已经率先到达了新加坡,他们带我熟悉了周边的环境。一起吃了在新加坡的第一顿晚饭。
notion image
新加坡国庆日烟花表演
就这样,我在新加坡开始了繁忙的大四上学期。迎面而来的是各式各样的毕业压力 —— 所有人都在考英语、忙申请、闷头做实验。周末我们偶尔会出门逛逛新加坡的景点。更多的时候,我会一个人待在宿舍。人的本质是孤独的。异国他乡,没有他人陪伴(物理意义上的),我只能独自迎接挑战。

新的挑战

  • 📝 改论文,再改论文,再改论文
  • 🧐 备考托福和 GRE
  • 💬 出国留学的选校、选组与陶瓷、面试
  • 🦠 疫情肆虐的艰难求生

申请 🎓

我的 PhD 申请季战线拖得很长:选校选组、邮件套磁、视频聊天,从 9 月忙到 11 月。但最终只申请了 5 所学校。申请过程太过奇幻诡异。还是等尘埃落定之后再单独写一篇博客做分享吧。
大家记得多用推特。

ETS 👿

2021 年一共在 ETS 上花了 5000 元左右。考一次托福大约 2200 元,一次 GRE 大约 1600 元,向申请学校递交成绩单大约 140 元 / 次。
GRE 实在是太难了😫,要求词汇量达到两万左右。8 月到 10 月,我一直挣扎在背单词和刷题的痛苦中 —— 单词今天记明天忘,刷题的正确率低于 50%。到处弥散着挫败感。10 月中旬我抱着必败的心态考了一次 GRE,结果竟然上了 320。
notion image
考完发现 GRE 其实没有太大用处:申请的所有美校都没有 GRE 成绩要求。这段经历就当做去英语国家之前的历练,为将来的生活打下基础。

年终总结的总结:共存精神 🤺

在新冠疫情高涨的 10 月,新加坡单日新增感染病例数量一度超过 5000。我住的宿舍楼里也出现了感染病例。如何在疫情肆虐的环境保护好自己的健康、维持好自己的心态尤为重要。
部分民众(及媒体)对 “感染” 胆战心惊,对 “共存” 嗤之以鼻。其实,随着对病毒理解的深入以及疫苗的普及,“共存” 也是一种面对疫情科学的态度。科学的共存(即在经济发展和疫情扩散情况中保持平衡)是一种智慧。
共存的底气
新加坡政府采用 “与疫情共存” 的策略,不封锁、不清零。
新加坡 “共存” 的底气是生效率更高的 “辉瑞”、“莫纳德” 等非灭活疫苗,以及超过大陆的疫苗接种率。疫苗能够大幅度减少重症的可能,为自行康复争取到时间。在新加坡,轻症患者于社区监督下进行隔离,两星期内康复;重症者能够获得更多的医疗资源。
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,新加坡政府也没有松懈:不接种疫苗不得进入商场超市、餐厅一桌最多 2 人、民众必须佩戴口罩、每周上报核酸自测结果。“共存” 不是放弃,而是与疫情有来有回地博弈。
2021 年也是我学会与迷茫心境共存的一年。尽管对未来有诸多疑问、对自己的能力有诸多质疑 —— 我必须背负着这些继续前行。在操作系统课程中,我们学习到:如果想要打破 “死锁” 的僵局,必须要 Make Progress(有所进步)。化用主席的一句名言:在战略上无视,在战术上正视(对自我的怀疑)。学着与糟糕的处境共存,就有可能获得进步,最终打破死锁,迎来崭新局面。
2022 年我将从南科大毕业,也会正式踏出国门外出求学。虽然无法判断未来的好坏,但能肯定的是:未来一定会更加丰富精彩。这篇流水账式的年更文章就写到这里吧。祝你生活愉快,我们明年见。

致谢

今年的成长离不开这些人的鼎力相助:
  • 南科大(深圳)的张锋巍教授和张殷乾教授
  • 国大(新加坡)的梁振凯教授和他组内才华横溢的学长们
  • 无论身在何方一直保持远程交流的父母
  • 我无比幸运才能拥有的朋友们
  • 南科大国际合作部的各位老师,以及 CLE 语言中心的 Matthew 老师
  • 腾讯公司 TEG 太极机器学习平台的各位老师
  •  特别鸣谢:一直相互鼓励的队友炜杰;一直相伴的课题组伙伴浩南和明德,以及实验室大家长宁振宇老师;一直慷慨地提供巨大帮助的同舟、兆祺、文灏;新加坡吃喝玩乐五人组博文、睿婷、颖泉、澳蕾;在异国他乡互相扶持的重阳
还要感谢本博客的各位读者朋友们。你们的评论交流让我学习到了更多的新知识。新的一年,祝大家万事胜意,阖家幸福!